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为了人民的获得感
让更多人从改革中受益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发展理念纳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中,进一步强调了所有的改革最终都要惠及老百姓,民生改革更是如此”。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主任龚维斌如是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谈到,在经济增速总体放缓的新形势下要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这对社会政策赋予了宏观调控的新功能,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保基本’和‘补短板’上,体现出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民生政策新思维。”李爽说。
此后,各级政府“补短板”、“全覆盖”的民生工作重点更加明确,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体制改革等主要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加紧密,成为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考量要素。
十八大以来,民生政策出台实施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更加强调“普惠性”和“均等化”。“比如提高城乡基本医保补助标准、持续增加退休职工基础养老金、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整合多项社会保险制度、加强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等民生部署,都是瞄准‘底线公平’,缩小不同人群间的保障水平差别。”杨宜勇说。
改革,就是对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进行重大调整,并使之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推进。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持续下降,分别为0.474、0.473、0.469、0.462,达到近15年来的最低点。
“包容性发展,强调的是改革可以让更多人从中受益”。丁元竹说,最近去基层调研,发现有些人感觉隐性福利少了,“获得感”不高。这恰恰说明反腐成效正在显现,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都在改善。与之相对,低收入群体在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有了明显改善。这表明民生政策的普惠性越高、均等化越强,百姓的“获得感”就越高,“共享”发展理念也因而得到了真正的实践支撑。
编辑:秦云
关键词:十八大 改革 民生 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