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药盒标价,让药品价格回归理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预防腐败局原副局长就药价改革调研后发现,药品已达18万种,老百姓基本常用药仅500多种。药价的虚高问题和重复药制作问题非常惊人。不合格药品约占33%。他建议:进口药盒上打上报关价,国产药出厂时在药盒上打上出厂价。(3月6日《法制晚报》)
在药盒上标上价格,在药价虚高的当下,成为公共话题已讨论多次,甚至有上升为政策的趋势。比如早在2006年,国家八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提出了“推行药品零售外包装上标示建议零售价”,但始终未见“建议零差价”的药品上架。2008年底,国家试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18种印有“全国统一零售价”的常见药在全国上架。
尽管在药盒上打上价格,对于遏制虚高的药价无法达到治本的作用,不过即便从形式上讲,将价格标注在药盒上也是一种实质性尊重,所以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在药盒上标价是一个可行之法。首先,在商品上标注价格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满足,从而为消费者行使选择权创造了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商品都明码实价标注了价格,除了最常见的书籍之外,包括牛奶、矿泉水在内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标注了“建议零售价”。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理应标注价格以满足消费知情权,更何况时下药品品种目录众多,同种产品有不同的品牌和剂型,给消费者的正确选择带来了麻烦,那么标注价格则可以有效减少消费烦恼。
编辑:秦云
关键词:药品 建议零售价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