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学制改革要避免急功近利

2016年03月07日 11:01 | 作者:王凯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学制改革是一个教育真问题,也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特别是教育治理改革层面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么多年的改革多侧重育人模式和教育内容,并未深入开展学制改革的研究,致使现在争论太多、难达共识。“剩男剩女”“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也被人为地直接与学制改革关联,认为学制过长是诱因。这种功利化绑架很容易造成教育的短视,学制设置不是为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高昂学费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教育过多地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重任,那么就容易使教育偏离方向。“急功”只能达成“近利”,不可长远,还容易造成教育的异化。

对于学制改革这个真问题要不要尝试破解?答案是肯定的。学制说到底还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学生客观上是分层的,分层的学生客观上对学制有着不同需求。有两种思路可以考虑:一是在高中阶段尝试弹性学制,主要通过学校的学分管理来实现。目前高中的学分管理还是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即学完三年、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可尝试将学年学分制改为完全学分制,允许部分修满学分的孩子提前毕业;二是消解考试指挥棒功能,贯通人才培养阶段。比如初高中一体的“2+3”一贯制,初高中贯通,五年完成。五年整体设置中学课程,构建三级扁平的一贯课程,研究整体育人模式。建立对口直升,允许一部分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在初二学业结束后进入高中,修习衔接课程,完成学业过渡。

学制改革喊了多年,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全面推进改革,不论是外部的社会环境,还是教育的内部准备都尚不充分。其论证之路、试点之途尚远。但无论如何,学制改革一定要基于学段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以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去思考,不能以功利之心将诸多社会问题一股脑附加给教育,这不公平,亦不合理。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学制改革 六三三 十年一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