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转型阵痛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破茧成蝶”

——民革界政协委员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把脉开方

2016年03月08日 20:25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打好转型“组合拳”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何小平委员说,在“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府思维与职能、产业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业应该实现同步的转变,打出加快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城市、社会及环境的综合调整升级。。

何小平建议,增加对石油产业的投入,重点是增加对石油资源勘探、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延缓石油产量递减速度,为发展替代产业赢得时间。同时也要增加对石化产业的投入,重点是扩大石化部分装置的生产规模,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石化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石化产业的战略升级。

其次,何小平提出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加大城市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投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此外,何小平认为,应对资源型城市替代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并对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延长资源枯竭城市补助期限,在转移支付额度上不减,帮助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发展目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走好结构调整这步重棋,并保障好民生。”温雪琼委员表示,化解产能过剩、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关键是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重点是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保障衔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她建议中央设立的专项奖补资金,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更大的倾斜,“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国有企业改革经济补偿金,并承担企业拖欠的职工社保费的50%,以及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费用的50%,对国有企业批准核销企业欠缴的税金和滞纳金,免除其金融债务。”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靠什么去保证其有效执行及落实?当然是人才。”徐涛委员表示,近些年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东北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许多科技人才、技能工人、产业工人都去了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教育是‘产教两张皮’,在大学里,有些讲授车钳铣刨、数控机床的老师,自己没有亲自实践过程,不会实际的加工操作。再好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都需要人来实现,要将‘生产’与‘教学’这‘两张皮’,牢牢的粘接在一起,使之凝固为一个整体。”

徐涛委员建议,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过程中,认真推动人才策略,制定长短期人才培养规划;制定良好合理的用人激励机制,派人到工业发达的国家,学理念、学敬业、学技术、学工艺,“只有这样高位支持,才能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民革界政协委员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