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如果民生事业无法得到保障和改善,必将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财政收入增长虽然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同时,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坚决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因此,我们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具体来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等建设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切实夯实农业基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东做好今年的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补齐民生事业发展短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南方日报评论员)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人民群众 获得感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