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用工匠精神 引领中国制造

2016年03月09日 09:33 | 作者:张东锋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过去这几天,作为政府工作报告里新词汇的“工匠精神”备受关注,也激起了各方特别是很多企业家委员、代表的思考。回顾报告,李克强总理是在强调“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应抓好的三方面重点工作时提到“工匠精神”的,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此,有分析指出,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旨在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堪忧现状”。

link

毋庸置疑的是,工业化时代对标准化和规模效应的要求,的确会使得一些传统意义的“工匠”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地。而行业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工匠精神”也随之被淘汰。相反,正如瑞士人引以为豪的手表、德国人津津乐道的德国制造一样,体现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成为品质和品牌的保证。

提到“工匠精神”,有人联想到了“庖丁解牛”。凭借着专注,梁惠王的那位厨师达到了心手合一、出神入化的境地。不过,按照美国发明家迪恩·卡门的理解,“工匠的本质”是:“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换言之,工匠并非只是靠着日复一日的重复达到“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其劳动目标是通过技术整合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精益求精,还代表了对创新的追求。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工匠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