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用工匠精神 引领中国制造

2016年03月09日 09:33 | 作者:张东锋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世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两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占全球五分之一,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不过,量的优势却始终难掩质量、特别是品牌方面的竞争劣势。比如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只有21个,这着实对比强烈。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更加需要“工匠精神”。推进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意味着要去产能、去库存,其最终指向是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多层需要。在我们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最令人尴尬的现实,莫过于很多人宁可花更高的价钱去海购欧美的奶粉、日本的马桶盖。而要让中国制造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消费需求,就必须强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告别了温饱之后,国人对于品质产品、品质生活的追求,将会愈加强烈。因此,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有没有“工匠精神”将成为一种软实力。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可以用脚投票的今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新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也必将成为每个企业生存的必然准则。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工匠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