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奏响创新的时代强音

——从全国两会看“中国创造”

2016年03月11日 08:50 | 作者:余晓洁 刘阳 王卓伦 赵超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有人形象地比喻,创新是从0到1,难在“无中生有”;有人说,创新是从1到1.01,赢在“多走一小步”。

迈向“中国创造”,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

北京中关村,去年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同比增长近四成。全年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8%;

深圳南山,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

“目前,很多企业的创新实践带来启迪,如海尔打开市场销售渠道、打开零部件资源渠道、打开制造服务的做法既推进众创的发展,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科技部部长万钢10日在记者会上说。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我国要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迈向“中国创造”,要有久久为功的精神——

“就像打排球分发球手、一传手、二传手一样,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二者互为促进。”谈到创新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打了个比方。

这位年过古稀的科学家,谈起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纳米研究时神采飞扬:随着纳米技术高度发展,将会发明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机器人,服下后会在人体内“修修补补”,维护健康。“这听上去像童话,但并非遥不可及。”李家明说。

他表示,当创新形成一种文化,内嵌到每一个人生命中,人类自身的发展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创新精神其实没有听起来那么‘高大上’,它和我们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一样,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小珂说。

创新展现希望,创造书写未来。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以创新为动力,以“中国创造”为实力,中国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 企业 中国创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