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核电行业,巴基斯坦卡拉奇二号机组项目顺利开工,首次实现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海电气获得南非科贝赫核电站6台蒸汽发生器更换项目分包合同,首次实现国内核电主设备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业的中国核电企业将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标准的输出,增强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占领全球高端市场。
见微知著。中国所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产能的国际化转移,这些产业不仅仅是中低端的产业,还包括高端产业;不仅是产品的简单贸易输出,还有资本、技术、标准、服务和品牌等产业能力的输出,这些根据目标国需求进行全球化布局的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流向制造业的投资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9%。这些数据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加快,尤其是实体经济领域产能输出迅猛,这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去产能、调结构、促增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2016年,伴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逐步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为显著。当前中国达成的产能合作协议投资额已超过千亿美元,2016年国际产能合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但是,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意识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还相当不完善,尤其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阻碍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步伐。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就必须不断完善资金支持、金融保险、外汇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追求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竞争中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在国际产能合作的大合唱下,伴随着中国产业海外布局加快,中国经济的增长新动力一触即发。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
编辑:秦云
关键词: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经济 动力 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