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蔡建强:心中有道 手中有术
“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要知道什么手术该做,什么时间该做,也要知道什么手术不该做,什么时间不该做。”做了30多年手术的蔡建强深知外科医生的职责。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是蔡建强最愿意重返的时光。那是他作为住院医生最忙碌的岁月——爱人是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一家人住在筒子楼,他站在楼道里系着围裙炒菜,时常是菜刚放进锅里,医院就打来了电话,二话不说,赶紧撂下铲子,关了火,解了围裙往医院跑。
如此敬业,即便是同行,也不能完全理解,而蔡建强却乐此不疲。他说,医者之心,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
2015年的一个冬日下午,我们采访了蔡建强。他的语速好似冬阳下的河水,清澈、缓慢,还伴着一点点稍纵即逝的宁静与灿烂。他逻辑缜密,条理清晰,那些声音,仿佛一粒生命力极强的种子,落地便生出了根。
——引言
蔡建强
蔡建强(中)与团队在进行手术。资料图片
银针与柳叶刀
位于北京龙潭湖畔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
早上八点,肿瘤医院外科楼腹部外科病房的患者们早早在病床上躺好,侧起耳朵,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门被轻轻推开,蔡建强率领的团队,伴着清晨的一缕阳光如约而至。
查房是医生的必修课,几十年来蔡建强坚持亲力亲为。在没有门诊和手术的日子里,他总会亲自带队。即使作为政务繁忙的副院长,他也没有把这项工作推给别人。即便周末,他也经常会去病房查看,并且要求团队里的医生也要这样做。
蔡建强的查房以严格出名,医生和护士没有不怕他的,因为他问得太仔细,查得太认真,发现问题后“骂”得太凶。他常说,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有时,蔡建强会搞突然袭击。猴年春节前的一个下午,他没有知会任何人就来到外科楼病房,先在讨论室认真翻阅病历,并不时向管床医生问这问那。看到写得不清楚的地方,他眉头一皱,随即追问管床医生。管床医生早已战战兢兢,小心对答。蔡建强丝毫不减严厉,告诉他,应该清楚记录病人情况,不能有丝毫懒惰。
随后,蔡建强环视一周,对所有医生说:“你们每个人都要这样,写病历最能反映医生工作的认真程度,这是外科医生必备的素质!”
接着,蔡建强去病房查看病人情况。为了查体时不让病人受凉,他习惯性地将双手放在两侧腋下。走到病床前,他一只手拉起病人的手,一只手轻轻地放在病人的额头,感受体温是否正常,同时微笑地俯下身问:“今天感觉怎么样?伤口疼吗?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问完这些,蔡建强又叮嘱虚弱的病人不要过早下地活动。他一边听管床医生汇报,一边弯下腰看引流袋里的液体量,当他觉得管床医生的回答和自己的检查结果相符时,就会回身赞许地点点头。
查房结束了,蔡建强轻轻地为病人掖好被角,对病人和家属说:“别担心,恢复得不错,可以回家好好过春节。有什么不舒服的,随时跟我们说。”然后来到下一张病床。待全部查看完毕,他一边往门外走,一边叮嘱管床医生需要注意的事项,还不忘回头与病人挥手道别。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医院亦是如此。百姓生病,往往愿意去三甲医院,不是奔着硬件设备,而是奔着名医而来。而在肿瘤医院,蔡建强就是众多名医中的一位佼佼者。
当初,蔡建强刚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毕业,被分配到北京。面对同属协和系统的三家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和肿瘤医院,他选择了后者。因为肿瘤更难医治,他相信自己可以多做一些事情。当时肿瘤医院外科只有胸部外科和腹部外科,因为腹部脏器比较多,他就选择了腹部外科。
在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蔡建强一待就是三十多年。这样的抉择,他从没后悔过。
蔡建强的手,厚实而灵巧,上面的老茧清晰可见。只有仔细辨认,方可看出上面的疤痕,有些是拜常年工作所赐,有些则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
与鲁迅因父亲生病而立志学医相仿,蔡建强也是因为给妈妈治病,而萌生了当医生的想法。
1968年的冬天,6岁的蔡建强随父母下放到吉林省磐石县的农村,虽然这里距离家乡吉林市并不算遥远,但城乡之间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五年的农村生活,蔡建强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一到冬天,他的膝关节就会肿得厉害。而蔡建强的母亲不仅患有关节炎,还有肾炎和严重的偏头痛。
童年的蔡建强每天早上鸡鸣则起,帮父母干活,不知何为懒觉。六七岁时,就会擀饺子皮儿,稍大一点,劈柴、播种、收割、烧饭都不在话下。
采访中,蔡建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10岁上下时的自己,如何将木头从大到小,劈成一条条、一块块,码好堆齐。斧子、镰刀、菜刀、擀面杖,“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于是,腿上、胳膊上、手上也留下了很多“纪念”。
如今回想起来,蔡建强觉得,这样的童年经历,对于外科医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手上细腻的功夫,就是从那时开始练就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的蔡建强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
11岁时,蔡建强从农村回到城里,因为年纪偏大,他直接从小学三年级读起。1977年、1978年,全国恢复中、高考制度。和很多同学一样,之前几乎没怎么学习的他,一下子不知所措。
为了考上高中,蔡建强开始发奋。家里没有学习的地方,他就在厨房里学,挪开熟悉的菜板和碗筷,他把灶台当书桌,吃住都在这里。厨房仅小窗一扇,白天,他借着照进来的微光看书,晚上12点以后,才和衣而眠。
如此一年,蔡建强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吉林一中。接下来,像跑马拉松一样连续学习了两年。1980年,他顺利考入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
同样是在15岁,蔡建强已是一名“小中医”了。因为妈妈的头痛经常发作,一位会中医的亲戚,经常帮她针灸治疗。总是麻烦大夫,妈妈心里有一种不安。
蔡建强看到这种情况,就斗胆问大夫阿姨:“我能学针灸吗?”
尽管阿姨和妈妈都充满疑虑,但蔡建强还是坚定地拿起了银针,在自己患“关节炎”的关节处开始试验,经过一个多月,妈妈接受了儿子的请求。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他竟把妈妈顽固的偏头痛治好了。
方向盘、听诊器、大马勺——20世纪80年代,这三样工具代表着社会上三种让人艳羡的工作——司机、医生和厨师。据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永远饿不着。
3个“永远饿不着”的工作中,蔡建强可以胜任两个——拿“听诊器”,掂“大马勺”。
原来,利用大学的4个假期,蔡建强在吉林财贸学院学习了厨师面点。凭借医学专业的解剖知识,他切起肉来游刃有余,并且熟知肌纤维走向,平刀、顺刀、顶刀用得很溜。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蔡建强眼里,烹饪和手术也有相通之处。后来,经他手切除的肿瘤,小如蚕豆,大如婴儿头。他认为,这得益于在烹饪培训班对手感的训练。
1985年,蔡建强来到肿瘤医院。这双手,挥过镰刀、掂过大勺、捻过银针,终于操起了柳叶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蔡建强 外科大夫 手术 职责 医生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