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杜绝过度加班,应正确理解“敬业”
一些单位工作业绩好坏的考核,不是取决于客观的标准,而是取决于领导的喜好态度,这是造成过度加班的根本原因。
《人民日报》近日关注了过度加班的现象。记者采访中发现,加班的由头很多:有人因为单位工作安排不合理而被迫加班,有人因为做事效率低不得不经常加班……众多的加班理由中,“领导没走谁敢先走”的加班理由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职场上,大多数人都想给人留下“敬业”的好印象。下班时间到了,同事还在加班,领导还在工作,如果自己下班比别人早,工作态度是不是显得不够积极?很多新员工刚入职场,一般都要保持谦逊、好学、勤奋的形象。所以,他们常常会“自觉、自愿”等其他人下班后自己再下班。但是,很多老员工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职场规则”侵犯了他们的休息权,有腹诽、有怨言,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到了下班的时间,领导都不走,自己到底能不能下班?”这样的困惑在网络上曾引发过讨论。“领导也是要保持敬业形象的,员工不走,领导好意思走吗?”“下班之前和你的直属领导简单汇报工作,这样就不用陪伴领导一起加班”……网友们以自身职场经验贡献着各种各样的“下班攻略”。单位文化不同,对待加班的政策和态度自然也不会相同。有的领导喜欢员工陪着自己一起加班,有的领导反而认为员工总是加班是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考核,下班时间到了,当日的工作也已完成,自己该不该下班,和领导有没有下班又有什么关系?特别是一些企业员工,他们每日的工作任务计划更加细致,真正考核自己的应该是“工作进度计划”,而不是“领导的下班时间”。可是员工有没有晋升空间,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自己给领导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尤其是在机关等单位,职员的工作任务不如公司、企业那样细化,是否敬业或许更多体现在工作时间的长短上。所以,他们更忌惮“领导没走谁敢先走”的职场规则。
从这些“忌惮”中不难看出,理论上员工应服务于他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职责,但实际上他服务的却是他的“领导”。一些单位工作业绩好坏的考核,不是取决于客观的标准,而是取决于领导的喜好态度,这是造成过度加班的根本原因。
如何杜绝过度加班,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员工也要有意识地抵制不健康的职场文化,在完成工作内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说到底,敬业精神的本质是忠于职守,尽最大可能完成好工作,而不是讨好领导。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杜绝过度加班


2017,那些人,那些事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
安哥拉首枚卫星由俄罗斯发射升空
以色列民众用乐高积木砌高塔 欲打破世界纪录
马耳他遭强风袭击 飞机都被吹跑
空降兵某旅组织千余新兵首次夜间跳伞
中国军队2017:打造实战化训练“升级版”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