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陕西帝陵守墓用木棍应对盗贼 人少靠招村民巡视

2016年08月18日 09:30 | 来源: 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文保员没有配武器,而盗墓的一般有几个人,寡不敌众。他壮着胆子缓缓前行,随时做好调头的准备。

没进去多远,老陈望见古墓旁有三四个人影。隔着几十米,没看清他们的动作,只见地上放着成扎的饮料和一堆食物。

离古墓不远的一棵桐树上,有人吭了一声。

是放哨的。老陈心里一惊。

“我当时头发都炸起来了!”老陈双手举过头顶,表情夸张地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回忆遭遇盗墓人时的心情。

电动车马上调头,推出玉米地外。慌忙间,他索性扔下车,跑到远处的树林躲起来,给县文物执法大队打电话。

傍晚,文管所和执法大队来了八九个人,几个盗贼早已不知踪影。井增利在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大伙就一起拿铁锨填盗墓洞。在零星小雨中,他们一直填到凌晨十二点多。

在富平,像老陈这样的群众文保员有40多个。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文物走私和买卖飞跑,盗墓猖獗,文物部门开始在各帝陵所在的村子里打听、寻找忠厚老实的村民,劝他们担任群众文保员,协助巡查陵墓。

如今,富平县设唐定陵、唐元陵、唐献陵和城区4个文管所,每所4人。县文物旅游局执法大队由5人组成,他们和文管所专职人员、业余群众文保员一起,组成一线文物管理和保护网。帝陵多依山而建,分布广而荒凉,如果没有这40多位群众文保员的帮助,21名专职文保人将疲于奔命。

1993年左右,文管所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老陈。尽管陕西省和渭南市有专项经费,但直到现在,分到每个群众文保员的每月也只有50元。老陈刚做文保员时更低,每月只二、三十块钱。在他之前,已经有好几位群众文保员中途退出。

老陈花了两年时间才把25座陪葬墓全部摸熟。1995年炎夏,为了制定工作计划,他只身骑自行车,用两天时间逐一排查每座古墓。工作计划交到文管所时,工作人员发现他右腿有些跛,问起来,他只是说没什么,继续尽守墓人的本分。

2016年春节期间,井增利去老陈家看望,问他怎么走路怪怪的,老陈才将隐藏20多年的秘密托出。1995年排查古墓时,地里的草又高又密,遮住了盗墓洞。缺乏经验的老陈一脚踩进洞里,差点整个人掉进去。他的腰卡在洞口,腿也扭伤了,好不容易才爬起来。落下腿伤后,老陈每次去巡视,碰到草丛都要用铁锨敲地探路。

如今,只要天气潮湿,老陈的腰腿就痛。

他不止一次掉进盗洞受伤。上世纪90年代,村里盗墓的人很多,在七座帝陵周边,几乎每座村子都有人从事盗墓行业。村民发现,常有些家境普通的人家突然盖起了房子、置好了家电,花钱也不心疼了,言行变得谨小慎微,不透露自己的行踪和钱的来源。村民们怀疑,这是盗墓发的横财。

儿子陈飞从初中就开始帮父亲填盗墓洞,“放学吃完饭去,大晚上挺害怕的,也担心碰上盗墓贼。”

家人害怕有人上门报复。但老陈认为,自己没做亏心事,不需要害怕。

头几年,张引娣心里怨老陈,夫妻俩也为这事吵过架。“不过他干了这么多年,看到他那股认真劲儿,也慢慢理解他了。”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