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纽约新发现毛泽东等抗战亲笔信

2016年12月23日 14:29 | 作者:海龙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捐献这批资料的蒲爱德像

捐献这批资料的蒲爱德像

抗战时活跃在中国的老外们

仔细研读这一批跟中共领袖信件同时发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见,与中共领导人书信同时出现的,是宋庆龄和她的团队间的秘密文献,而这个团队的主要人物大都有国际背景;换句话说,这些文件泄露了宋庆龄的“朋友圈”和它的组织运作内容、方式以及他们的工作程序。

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宋庆龄和她的工作团队如何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号呼转徙,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抗战以前那段凄风苦雨、“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岁月。

自清末起,中国就成了西方人的乐土。特别是一些跟海外通商的港口城市大都成了冒险家的乐园,而以当时的上海为最。我们这里叙事的上下文背景中相当多史实都是在这儿发生的;包括我们事件的主角宋庆龄也是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曾经是她活动的主要舞台。

那时,在旧中国有着一批特殊的人物暨“外国人”。这批人自晚清以来就在中国享受着特殊地位,扮演着特殊角色。因为享有“法外居民”的“特权”,他们利用这样的身份,也做过很多不同寻常的事情。

大致区分,第一大类是有中国背景甚至是 “土生土长”的老外。比如说,国人熟知的司徒雷登、赛珍珠、创刊美国《时代》和《生活》的媒体大亨亨利·鲁斯、宋庆龄的秘书和首创协和医院社会救济工作的蒲爱德等。这批人大都有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和对这片土地的爱——虽然这种挚爱会以不同形式来表达。

第二类则是在乱世闯荡中国的外国人。这里面有商人哈同;政客威廉·端纳;江湖人双枪科恩;学者费正清夫妇;媒体人史沫特莱、斯诺夫妇、爱泼斯坦、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安娜·利泽;作家项美丽及各色人等;更有工程师路易·黎以及著名支持中国抗战的外国医生白求恩、马海德、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

而宋庆龄所联系和打交道的,是其中最具正义感且坚持国际主义精神的一批国际友人。他们中有人亲自投身中国革命或倾向革命,或同情苦难中的中国人民、不遗余力地帮助被侵略和被压迫民族;有的甚至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一百多箱材料和记录文献里,我能读到宋庆龄如何发动华侨,策动海内外政治人物和国际知名人士替中国抗战呼吁,为伤兵、孤儿和流离失所的妇女捐献救助款;如何事无巨细的叮咛、悉心安排每一步具体的行动计划。只有亲自浏览这些当年的书信,才能真正理解这样一个爱国奇女子,知道为什么新中国会如此感激这个在共产党最困苦的时候跟他们相濡以沫的人。

同样,读蒲爱德和斯诺夫人的海量信件,也同样感人。蒲爱德是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生活、救助中国穷苦百姓大半生的美国人;而斯诺夫人则是刚刚深入中国、了解战时中国人的不幸并竭尽全力帮助中国的一个正义的国际主义战士。她们身在美国,却时时不忘中国民众,认真投入地募捐和讨论每一次行动步骤。在世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反法西斯和反对内战的斗争中,我们不止有白求恩,还有很多无名的英雄。

而这批珍贵的书信史料为什么辗转到哥大?

研究发现,哥伦比亚大学所藏这批中共领袖信件和“保盟”“工合”180余箱文献原为宋庆龄亲自建立的“工合”国际组织美国总部干事蒲爱德收藏,后被她捐赠给哥大珍本图书馆手稿库保存。近80年来,它始终沉睡在书库一隅;笔者相信这次对它们的整理和研究将对理解中国现代史有重大的意义。海龙(33-35版图片由作者海龙提供)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纽约 新发现 毛泽东 抗战亲笔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