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替代77%工作岗位? 机器人“表示”现在真做不到
文·本报记者 高 博
机器人包揽简单工作的同时,也减弱了社会对简单工业品和低级服务的需求。机器人实际上是不断解放着人类,让我们把天赋智力在更自由的层面更加富于效率地发挥。
自物种产生之日起,人类始终有着万种恐惧,今天又多了一种:机器人。
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冲击了人们的想象力:机器人来抢人类的饭碗怎么办?
这一热潮,毋宁说是一种恐慌。许多媒体更是大呼小叫地引用牛津大学的一项预测——未来20年内,美国约47%的工作岗位有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而“世界工厂”中国的情况更糟,面临自动化“高度风险”的工作岗位比例为77%。
77%工作将被机器人替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将迎失业狂潮?没那么简单。
工人不想干了,机器人才有机会
世界车间的模板——富士康近两年引入6万机器人替代工人,而且表示要加大对机器人的投资。
但这不是机器人挤走了人,而是因为招不来工。
产业网络评论者“小刀马”说,“因为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人荒了,尤其是一些苦重的行业,招人很难,能够留住人的机会也不大。这时候引入机器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富士康不断引进机器人,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和投入,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富士康目前还有120万员工。富士康用实际行动表明,机器人不比传统的廉价劳动力便宜。新一代工人忍受不了肮脏、危险和无聊岗位,才给机器人带来了机会。
即使将来有大批工作被机器人替代,那也是因为人找到了更有意思的活儿干。
编辑:梁霄
关键词:机器人 中国 替代 工人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