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重点生态区"产业再造"烦恼:基层担心考核"吃亏"

2017年01月23日 17:12 | 作者:瞭望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分享到: 

基层干部考核顾虑难打消

基层干部坦言,严格产业准入,实现绿色发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的必然选择和方向。但不少人也有担忧:目前针对生态功能区考核差异化不够,一些地方的工业经济指标等与开发区域还在同台“比武”。担心负面清单实施后,在考核上“吃亏”。

“从内心来讲,我们愿意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绿色、环保的产业上来,将一些高耗能、技术落后的产业逐步淘汰。”在实施产业限制准入政策时,一些基层干部心里也犯难,“但从现阶段来看,禁、限产业也在贡献着财税收入,吸纳了不少就业人口。如果关停并转,工业产值、财税萎缩,考核上过不了关,地方干部也不好向上面交代。”

基层干部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坦言,作为生态功能区域,虽然近年来上级考核评价体系也在调整,但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权重仍然很重,而且对总量和增幅都有考核,“一些干部面对污染、耗能产业时,口头上说要调整结构,甚至关停并转,但心里又认为不能关,真的很矛盾。”

采访时,基层干部向本刊记者呼吁,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要和调整考核“指挥棒”直接挂钩,这样才能打消基层顾虑,坚定地方政府向绿色产业转型的信心。

“考核评价‘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而是要实现‘分场比赛’:开发区域与开发区域比,生态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比,并配套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云南省绥江县县长马康凤认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权重,应向生态环保、绿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成效等倾斜,做到科学考核、合理考核。

编辑:梁霄

关键词:重点 生态区 产业 基层 考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