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部分农村乡风观察:一年辛苦钱 一天吃精光

2017年03月08日 17:50 |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到: 

移风易俗,难点何在

半月谈记者 孙志平 李亚楠 王林园 孙清清

治病必先究因。乡风异变有性别比例失调、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等客观原因,也有爱慕虚荣、互相攀比等主观因素,再加上部分农村长期存在的自治乏力、引导缺位等,要想打赢这场乡风保卫战,绝非一时之功。

半月谈记者采访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基层干部和专家等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自治力量,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持之以恒,方能让好家风、新乡风由部分地区的小气候变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大气候。

性别比例失调,社会转型冲击

李华是河南温县武德镇乡东张相村的金牌媒人。今年春节,不少适婚小伙的父母来找她说媒,可她却爱莫能助。“有些小伙子家里盖了两层小楼,还买了轿车,条件很好,可惜我手里没有资源。”

“过去重男轻女思想太严重,现在农村姑娘少,我在村里已经好几年没说合过婚事了。”李华统计了该村三条主街道的适婚男女,男孩54人,女孩25人,周边村镇的情况也差不多。这样的状况下,女方自然会抬高彩礼金额。

农村适婚男女比例失调,是彩礼节节攀升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已持续30多年出生性别比偏高。

外出务工又加剧了这一比例失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说,很多农村女孩因求学和打工,大量离开农村,并且不愿意再回来,这使得农村男性可选择余地进一步缩小,即使那些没有能力留在城市的农村女孩,也希望寻找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而彩礼钱,就是男方家庭实力的一个象征。

相比彩礼攀升,农村人情异化的原因更为复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曾对此进行过专门调查。他认为,农村人情异化的核心是人情工具化,利用人情赚钱,或利用人情进行恶性攀比。

贺雪峰说,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村庄边界开放、农民社会交往增多的背景下,人情回报的预期普遍变短,人情短期内的不平衡引起多收人情家庭还回人情的压力,和多送人情家庭收回人情的动力,于是,新的人情名目被开发出来,导致其在短时间内极度膨胀,五花八门。

农村一旦形成这样的风气,势必造成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说,当办红白事收人情可以赚钱时,酒席上的浪费也就越来越大。即使所有随礼金额收支平衡,但因为办酒太多,大量人情礼金变成酒席费用,农民手中的钱就被白白吃掉或者扔掉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农村 乡风 观察 苦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