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部分农村乡风观察:一年辛苦钱 一天吃精光
“红白理事会”管住丧事大操大办
当地一位经常承办宴席的厨师告诉记者,以往村民办宴席,凉菜、主菜、炒菜、蒸碗,一桌宴席要三四十个菜。而现在的大锅菜则是由白菜、肉、冬瓜、香菇等为主要原料的烩菜,主食是馒头。张西远告诉记者,办喜丧宴席,大锅菜让亲戚朋友吃得热乎,平均每位客人还不到8元。
台前县在全县推开由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负责操办农村白事。如果有村民不按新标准执行,则约束村干部、村里的党员不参加。村民告诉记者,村干部和老党员这些有声望的人不参加,白事基本上就办不下去了。
后方乡张庄村刘保增的母亲春节前不久去世,如果按照过去风俗,一场白事下来需要花费3万元,而现在有了指导意见,刘保增在红白理事会的指引下省了一半。
“老人活着的时候,享受了没遭罪。去世之后办白事,都是给别人看的。”刘保增说,厚养薄葬的观念在后方乡乃至全县逐渐深入人心。
“神曲”“戏剧”“媒人培训”助力移风易俗
“红事标准谈,为民减负担”“女大当嫁人生事,莫把彩礼当门面”……最近一首《岳母大人咱把彩礼谈》的歌曲以Rap形式火遍台前县,作者是台前县清水河乡清东村村医乔新河。
乔新河说,自己的诊所,平常村民比较多,大家聚到一块儿经常吐槽过去高价彩礼。喜事新办标准出台后,大家伙纷纷叫好,有了这个题材,爱好歌曲创作的他就编了这首歌曲,不料一下火起来。
台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甲说:“我们观察到歌曲播发后民众的反应,顺水推舟,希望借力宣传,让移风易俗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记者在清水河乡采访时发现,当地一些剧团还把移风易俗编成戏剧,一部《秋风退彩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台前县喜事新办后的变化;“婚喜事、莫虚荣、高彩礼、伤感情”“不乱请、别跟风、节俭办、最光荣”……移风易俗“三字经”也走进了家家户户、学校课堂。
记者在清水河乡党委办公室发现了一份《媒人培训资料》,赵明甲告诉记者,农村结婚特别讲究媒妁之言,民间媒人参与农村青年的相亲订婚婚礼全过程,持续时间长,说话管用,对刹住红事铺张浪费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明甲说,民间媒人是喜事新办推进中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移风易俗才能全面铺开。
李传军告诉记者:“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旦旗帜鲜明表明党委政府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之后,那些即使有铺张浪费想法的,也不再好意思摆上台面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农村 乡风 观察 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