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部分农村乡风观察:一年辛苦钱 一天吃精光
营造文明乡风“大气候”
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
地方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工作迅速展开。作为全国移风易俗试点省份,山东、陕西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普遍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普遍建立起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采访中,记者发现,河南、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正着手治理农村铺张风。例如,河南濮阳市台前县于2016年11月底出台了河南首个《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详细规定了红白事彩礼烟酒标准;湖北省每年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村红白理事会,并对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轮训。
不过,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激进的做法也引发舆论争议。例如,某县开展滥办酒席治理活动,将婚丧嫁娶之外的办酒席一律定义为滥办,悬赏数百元鼓励群众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无论事主是干部还是群众,饭菜一律没收。
裴春亮认为,移风易俗绝非一时一力之功,对普通群众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直接干预,可能适得其反,从而引发舆论对移风易俗必要性、正当性的质疑。对基层政府来说,移风易俗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行政干预和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移风易俗关键在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行政引导培育‘软环境’,通过村民自治制定‘硬杠杠’。”裴春亮说,树立新乡风、划定新标准要尊重公序良俗,不宜过于僵化越位、或用强制方式。如一些地方在出台措施时,要求“复婚、再婚不得操办酒席”等不符合农民真实意愿的应当避免。
河南省台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传军表示:“要发挥好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的作用,治理铺张浪费关键在引导红白理事会、民间媒人发挥积极作用,让农民更好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此外,社会风气的养成需要舆论大环境的支持。裴春亮、马文芳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一是要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通过树立一批勤俭持家好家风的典型,宣传一批红白事简办的新变化,教育引导群众。二是对近年来一些门户网站、微博等炒作奢华婚礼、过度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进行约束,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通过多方合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农村 乡风 观察 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