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男子沙漠种树14年:希望将环保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里

2017年05月12日 16:11 | 作者:王景烁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男子沙漠种树14年:希望将环保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里

为了让灌木树苗在风沙里“站住”,吴向荣团队赶在造林之前“扎草方格”的工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景烁/摄

近200棵胡杨长成四五人高,远远望去,密密麻麻一片金色。吴向荣选了最茂盛的几棵拍下来,配了句描述——“这里不是额济纳,是腾格里锁边林基地。”

在朋友圈发下这条状态时,吴向荣已经在沙漠里种树14年。

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这三大沙漠,土地荒漠化面积高达93.5%。每逢春天,沙尘暴常突袭而至。

吴向荣和他的团队就住在腾格里沙漠东缘。白天头顶烈日,拎着铁锹、背上树苗出门,晚上回到仅有床、桌椅的屋子凑合休息,就在宿舍、植树基地和沙漠种植区这三点一线来回跑,每天相互陪伴的只有7个人。

就是这7个人,造起了长20公里、宽500米~2000米的防沙治沙灌木锁边林,将一直向东肆虐、企图越过贺兰山脉的沙漠紧紧地拦截下来。

1997年,在日本留学的吴向荣,带着他寄宿家庭的主人、米店老板大俊夫和另一位日本人回到家乡阿拉善,正赶上当地最干旱的时期。

走在牧区,大俊夫看见满山的羊群,却不见一丁点儿绿草,十分疑惑:“难道阿拉善的羊都是吃石头长大的?你们为什么不种树?”

在日本友人看来,沙漠扩张不仅仅是阿拉善和中国的问题,也是日本和全世界的问题。回到日本,他们成立了世界沙漠绿化协会NGO组织,争取日本官方和民间的援助。次年,吴向荣开始向日本外务省申请项目资金。

2003年,吴向荣本科毕业,回到了曾想逃离的家乡。读小学的时候,频繁的沙尘暴给过放学回家的吴向荣 “突袭”,这让他对沙漠“充满了恐惧”。

可这个害怕沙尘的人,一回家乡却直接搬进了荒漠。第一批树苗到位后,他和团队从早到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天黑了,就在树旁边挖坑睡觉,一干就是几个月。

编辑:梁霄

关键词:男子 沙漠 种树 环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