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读图今日读图
40年 几代中国人的结婚日记
即便刚工作没有经济基础,但爱情可以克服。1992年,双方父母向自由恋爱妥协,张维宁小两口用手里的积蓄以及父母给的彩礼、嫁妆钱购置了新房。
和内地山区的廖萍夫妻不同,沿海城市的张维宁夫妇在家中添置了更为洋气的冰箱、电视机等一系列家电,而不是所谓老三件的“三转一响”。
资料图: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上世纪9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 王子涛 摄。
电视、冰箱、洗衣机在当时是城市里新人结婚时购买的“三大件”,条件较好的家庭还出现了相对高端的组合音响、卡拉OK等设备。
现在,在老朱家和老周家的人看来,“21世纪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变成了两大件,那就是房子和车子。”
从“嫁给本地人”到“远嫁他乡”
进入新世纪,自由恋爱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反而父母干预儿女婚姻成为一种保守的做法。
2017年9月,福建泉州的马女士得知女儿正在以结婚为目的和来自河南的男朋友谈恋爱时,足足哭了一个星期。
一方面,马女士认为女儿应该嫁给当地人,知根知底,外地人摸不透;另一方面,女儿远嫁必然不能经常见面,远距离分离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资料图:成都宽窄巷子,丹麦小伙托马斯用中式传统民俗婚礼迎娶他的成都新娘金天。刘忠俊 摄
“如果男孩子是真心对她好的话,应该祝福她,不然(你阻止她)以后过得不幸福,自己也会自责。”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马女士最终接受了女儿远嫁的事实。
做好心理准备之后,男方给女儿夫妻俩在厦门买了小两居,马女士则给小两口置办了车子,为这对新婚夫妇送上祝福。
和马女士遇到相同烦恼的母亲们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映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的儿女们不再在家门口工作,结婚的对象来自天南海北。
到了今天,父母能参与年轻人婚姻的环节,只剩下婚礼筹办、习俗礼数的把关。同时,习俗、彩礼也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下发生新变化。
最近,朱永民和龙秀英因为小女儿婚事的事情陷入了冷战。朱永民认为,虽然孩子恋爱自由,但是婚事操办还是要按照老传统,提亲、认亲、订婚一样都不能少。
编辑:杨岚
关键词:40年 改革开放40年 几代中国人的结婚日记 结婚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