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教育“民贵公轻”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通知》,规定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以“帮扶”的名义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中小学入学资格不得与楼盘销售挂钩。
近年来,民办中小学校“强势崛起”,优质教育资源聚集,而有些公办中小学则大不如前,学生远离、教师逃离,致使基础教育形成了“民贵公轻”的新“马太效应”。
在很多人眼中,基础教育“民贵公轻”主要在于民办教育更有活力,更能与时俱进,而公办教育则显得有些因循守旧。比如民办学校重视在线教育,而公办学校对于这些新兴事物则显得有些滞后。
实际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并非那么“泾渭分明”,在一些地方公办学校遇冷,甚至自己就在背后当“黑手”。比如近年来,一些公办学校竞相举办民校,不仅在重庆,在国内多地都较为普遍。而这也正是重庆出台政策,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的原因所在。
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带来的弊端不少,比如公办教师拿着国家的工资却去民办校上课,造成国家资源的流失;而“公”“民”不分,稀释了公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另外,这还造成招生恶性竞争,如部分学校用各种办法控制学生志愿卡,以留住生源。而公办学校热衷于举办民办学校,用公办的本不应用于盈利的教育资源来赚钱,损害了广大学生权益,加重了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
公办学校“插手”民办学校,让基础教育“民贵公轻”的教育不均衡现象变得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公办学校会变得更加“不务正业”,公办教育资源会继续向民办学校倾斜。禁止公办学校“插手”民办学校,这是“对症下药”,有利于划清两者间的界限,有利于公办学校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基础教育职责。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能够“公私分明”,划清边界,才有利于进一步净化教育生态,也有利于保护广大学生、家长的权益,避免公共资源变成了一些公办学校牟取部门利益的工具。
进一步说,正像专家建议的,有必要将民办教育促进法转成私立学校法,这样才能对私立学校的办学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做明确的界定,让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边界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公办的归公办,让民办的归民办,而财政也要加大对公立基础教育的投入,更要确保好钢都能用在刀刃上,这样才有望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齐头并进”,才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从而惠及广大学生,惠及整个社会。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公办 教育 办学 学校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