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观察
栖希:无处安身,何以为栖?
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你心灵栖息的港湾。只要有家,风雨再大、路途再苦都不怕。累了,倦了,就回家吧。
而家的存在,离不开房!
房价过高刺痛了多少国人?每当看到那些“坑爹”的孩子叫嚣着“我爸是XX”时,小编会想:请赐我一个“爹”吧!我不干坏事,只为能买得起房。本市市民尚且为买房发愁,更遑论那些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对于他们来说,解决户口问题都成了心病。
2014年改变能否给国人带来“栖”的希望?实现“居者有其屋”还有多远?
本期文字 冷媚
中工新闻年终主题策划·改变第五辑:栖希
松绑限购令作用有限,“救市”需慎行
事件背景: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发布,一些房价过高的城市相继颁布限制家庭购房套数的规定,称为“限购令”,被誉为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2014年,楼市行情急转直下,“熬不住”的二三线城市,接二连三地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
限购还是限降?怎一个“限”字了得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蜗居》
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2009年电视剧《蜗居》热播,这句台词正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蜗居”、“蚁族”、“房奴”等词红极一时。房价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一石激起千层浪,给一边看《蜗居》一边舔舐伤口的“蜗居一代”再撒上“一把尖酸毒辣的盐花”。高房价渐成国人之痛。
“限购令”能否挡住“逆天”房价?
2010年,房地产“新国十条”发布,各地积极响应,颁布“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2010年9月29日“国五条”出台后,累计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新政不断出台让国人看到了购房的曙光。在2011年全年一共有48个城市出台了限购令,房价增涨过快得到相应遏制。限购政策在2011年对降房价可以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限购”还是“限降”?地方政策遇难题
2012年,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的作用下,房价开始逐渐回升,尤其到了2012年年底房价出现了报复性反弹。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破解限购政策,“中国式假离婚”粉墨登场。很多“聪明”的国人通过假离婚的方式重新获得了购房资格,限购这道千里之堤毁于假离婚之蚁穴。小编不得不感慨一下,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
2014年,楼市行情急转直下,“熬不住”的二三线城市,接二连三地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政府救市声音不断传出。4月28日,南宁正式发布的限购调整措施,被视为地方政府打响救市“第一枪”。6月26日,呼和浩特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正式发表取消楼市限购令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首个“破限”的城市。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取消“限购令”。
政府过度干预房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到目前为止,全国46个限购城市已有41个退出限购舞台。若三亚解除限购,则执行限购城市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
无论是限购限贷,还是限涨限降,都应该只是政府的临时干预措施,市场经济情况下,不能遇到任何问题都一限了之。地方政府“松绑救市”需三思慎行。
相关专家论证救市时机,房价一出现调整就救市只会让房地产的风险继续积聚。如果只是因为房子过多而出现正常调整,就绝不应该轻易救市。而一旦房价的下滑对中国的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可能造成实质性伤害,政府才能出手。这是必须遵守的边界。否则,在房地产供应日益过剩情况下,人为维持房地产泡沫,只会让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更大,只会让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更甚,这不是救市,而是用一个更大的,更有杀伤力的炸弹换下一个小炸弹,是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留下更大的“自杀式袭击”。
从之前的调控可以看出,政府干预房价无异于饮鸩止渴,取消限购令作用有限。要想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就应健全市场调控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
开启住房公积金改革大门:用改革的手 圆住房的梦事件背景:异地购房公积金异地互认、取消多项收费、二套房首付回归三成、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公积金政策调整的消息接踵而至。2014年10月1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公布《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欲缓解百姓购房之困。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限购令 救市 房价过高 公积金新政 户籍改革 居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