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北京东城区两会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2016年01月07日 15: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大会发言实录]许莉:把青龙胡同打造成北京文化创业胡同


160107许莉大会发言张传东摄 (11)_副本

许莉作大会发言 张传东摄


东城区作为首都文化中心区,在积累了一大批“胡同创意工厂”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大力推行双创的背景下,打造具有东城特色的文化创业胡同具有重要意义。

一、 青龙胡同具有“文化创业胡同”的秉赋和基础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青龙胡同和藏经馆胡同两侧,已汇集了北京市首批十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市科委首批众创空间、市文资办首批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市经信委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聚集了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和咖啡、整合了产业资源加速企业成长的互联网+研究院,东方华盖等社会资本,歌华、雍和大厦及嘉诚印象等胡同创意工厂空间,这些使青龙胡同具备了文化创业胡同的“先天”秉赋和条件。

二、 探索打造青龙“文化创业胡同”的目的和意义

探索打造青龙胡同“文化创业胡同”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集聚文化创新创业要素。通过将文化创新创业要素聚合在一个胡同街区的物理空间,有限的资源将更聚合,更有利于文化科技型创业小团队的成长。

二是有利于提升文化创新创业生态。在文化创业胡同中,单个创业要素的功能将被放大,交互的热度得到提升,连接成为文化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初创企业提供“能力的孵化”,加速文创企业的成长。

三是有利于融合打通跨界资源要素。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文化+、互联网+、资本+是趋势,让跨界创造无限价值。

三、 打造东城文化创业胡同的实施建议

1. 政府规划协同,建设双创服务新窗口

政府要加强确定青龙胡同发展目标与核心功能,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出台相关试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调节的方式,提高青龙文化资本的活跃度、平台集中度,提升区域软环境。

政府要制定跨部门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以服务创业者为目标,提供一站式政府服务平台。借鉴中关村政府创新服务方式,试点启动跨部门多证联合办理模式,建立真正打通部门分割、以服务创业者为目标的一站式服务协同创新平台,更好促进政府产业与服务落地。

2. 专业管理运营,提升创业软硬双环境

可以借鉴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运营模式,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或胡同主要产权方与专业运营公司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负责青龙胡同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和指导,原有物业的回收、腾退和改造以及具体运营管理都交由该公司负责。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可控面积,并持续对胡同进行改造升级,为聚集文化科技创新要素提供更多的空间支撑。

同时,可成立青龙胡同开放式管理委员会,吸纳社会力量,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融合,构建创业生态环境。

政府还可多方整合空间、业态和资源,组织协调各有关企业或部门,选择确定青龙文化创业胡同发展重大项目实施方案,争取国家和北京市在政策、资金、重点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3. 品牌塑造宣传,打造文化创业新地标

青龙胡同高端文创展示窗口的定位,离不开高端品牌活动支撑,这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打造青龙胡同品牌活动,实现共赢。东城文化创业胡同一旦启动,定会产生倍增效应,建议政府牵头制定品牌计划,建设有标识性强的载体,设计显著的LOGO,增加文化创新氛围,使之成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名片,文化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同时,加强政府产业引导性资金和胡同街区基础建设资金的配套互补,促进胡同道路改造、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与区市政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的协调推进。特别是要加强藏经馆胡同与青龙胡同相连区域的环境整治,提升文化创业胡同的环境品质,树立品牌形象。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建筑、空间形态和文化符号。创业胡同立足于新时代创意、创新、创业的新视角,着眼于全链条创业企业需求,巧妙利用胡同现有特色空间,聚集创新服务资源,营造高度活跃的创业生态圈,打造创业文化体验的新景观、新地标。希望青龙文化创业胡同开启东城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打造北京文化创业新名片!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北京市东城区政协 东城区政协 十三届五次会议 大会发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