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新华字典》初版记
初版《新华字典》封面及内页带有科普性质的插图。
脱了旧字典的窠臼
“某,某某也”,这是传统字书、字典释义最常用的句式。即便是出版时间距离《新华字典》最近的《增订注解国音常用字汇》,无论释义还是举例,仍是满纸的文言文或半文言文。对那些最需要字典的文字初学者而言,很可能会出现看不懂字典的尴尬。
《增订注解国音常用字汇》中“胡”字的一个义项,这样解释:“何,如‘弗虑胡获’,见诗经。”要明白这个字,恐怕还要先读懂《诗经》。翻开初版《新华字典》,“胡”字同样的义项就解释得简单明了多了:“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今天的我们可能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这种脱离“文言”的全新面貌,最初的编写者们却只能凭经验琢磨。
20世纪上半叶,虽然主张“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高潮迭起,但直至新中国成立前,除了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和解放区外,白话文也只是在文学创作上占据了主流,在报刊、书信、论文等应用文体中,多半还是文言或半文言。曹先擢举例说,胡适是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但他参加起草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其中例句大多数仍是文言的。也正因此,民国时期的辞书无论收词还是释义,基本都是文言文的地盘。
参与初版《新华字典》编写的语言学家刘庆隆回忆,“开始时,叶圣陶拿来一本开明书店的小字典稿子,想在这个基础上加工,后来感到内容不合适,遂决定另行编写。”“当时的做法是:每个参加编写的人都有一本《国音常用字汇》,按照这个顺序,每人分几个字母,由编写者自己从《国音常用字汇》里选字,选编的字就画个圈。”
至于每个字的释义和例句,则要依靠30多万张人工摘抄的小卡片。曹先擢曾在2000年后担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审订委员,他介绍说,现在有了互联网,编辞书要找例句时随便在网上一搜,语料就多得不得了,太方便了。但在上世纪50年代,找语料必须徒手翻报刊、文学作品、教材等。初版《新华字典》的参与者李文生就曾回忆:“从新中国的小说、文艺作品里选词,然后把这些词抄成卡片, 或者剪贴成卡片,按音序排列,我们的资料就是一步步这样做下来的。”
如此,到了1951年夏天,字典初稿就完成了。没想到的是,新鲜出炉的初稿一汇总,却被编写者自己打了个不及格。原来,由于编写工作分头进行,各守封疆,每个人都按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编写,结果每个人的稿子收字的宽严、注释的详略、举例的思想性等都不一致,分歧很大。看过部分初稿的叶圣陶则觉得稿子不够简明,他在日记中感叹:“辞书社所编字典尚非敷衍之作,一义一项,均用心思。唯不免偏于专家观点,以供一般人应用,或嫌其繁琐而不明快。深入浅出诚大非易事也。”编写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境。
怎么办?辞书社只好从编写的初稿中选了一部分油印,送给一些领导、专家、中小学教师和中等程度的干部审阅提意见,还分别开了座谈会。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从广州来北京开会,也被单独邀请座谈。结合各方面的意见,辞书社内部终于统一了意见:初稿不能用,改!
刘庆隆回忆,当时确定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稿子分歧太大,不统一;二是政治思想性太差,比如“八路扒路”、“诈尸确有其事”、“不走大街走小巷,专为飞眼吊膀子”、“吃窝头凄心”等等。
有了初稿的教训,编写者们决定改变工作方法。第二稿前先开了一系列业务会,重新拟定编写方针,制定编写原则,并且试写了一部分。1952年夏天才正式开始动笔。
刘庆隆的回忆中,还记载着当年严格的编审流程:第一步,初编,初编者分成小组,每个人编的稿子由小组互审提意见,个人再进行修改;第二步,看稿,看稿人根据编写细则的要求进行审阅修改;第三步,社领导审阅定稿。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所有的编写工作都得落在笔头上,初编用蓝墨水,看稿人用红墨水,定稿则用绿墨水,每个经手的人都在稿子下边盖章,层次清晰,一目了然。除了辞书社的工作人员,叶圣陶也亲自上阵,逐字逐句看稿推敲,“有的地方像改作文一样进行修改”。辞书社内部定稿后,又刻写油印,再次分送领导、专家、中小学教师等提意见。最后,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定稿。
1953年12月,历时三个春秋的《新华字典》终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杀青付梓。
不过,编写者们层层审定,还是百密一疏。字典刚印了一部分,时任出版总署图书期刊司副司长金灿然就发现“民”字下的“国民”注释错了,当时是这样解释的:(1)取得某一国家国籍的人。(2)人民民主国家里专政的对象,他们不能享受人民的权利,却要遵守规定的义务。这里的第二个义项显然是把“国民”解释成了“敌人”,与“人民”对立起来了。
好在这一错误是在印刷过程中发现的,得知情况的叶圣陶急忙联系辞书室(1952年夏,新华辞书社改为人教社辞书编辑室),在已经印刷的三百万册上用重新印制的小纸条贴盖,尚未印刷的两百万册则直接改版。发行后不过半年多,五百万册字典便在全国销售一空。
至此,初版《新华字典》终于尘埃落定。尽管并非尽善尽美,但这确是中国第一本完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现代汉语字典,用魏建功的话说,“总算脱了旧字典的窠臼”,算是一个创新的好东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新华字典 初版 现代汉语 汉字 魏建功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