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协商
重庆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聚焦改革热点难点
4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
胡光志:凝聚价值共识,破解国企不愿混、民企不敢混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民建重庆市委参政议政专委会主任、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光志在对重庆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调研中发现,当前重庆市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还面临八大问题。
一是国企不愿“混合”,担心会造成国资流失,职工身份改变,自身利益受损;二是民资不敢“混合”,担心是否是优质资产,是否有发言权,担心资本被国有资本吞噬;三是少数部门观念保守,重“公”轻“民”;四是政策方面,缺乏顶层设计;五是操作方面,项目对接困难;六是融资困难,资金瓶颈阻碍发展;七是法制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八是社会氛围不够,认识模糊。
正是民企、国企、政府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够解放,顶层设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不少国企、民企都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步伐较慢。
胡光志提出,重庆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强化各个方面的沟通,以凝聚价值共识。打破原国有企业惯有的思维方式,组织国企主管部门和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充分认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同时打消民资介入国企“混合”进程的顾虑,认识混合不是“争权”,而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指导性文件,使重庆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同时,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探索发展混合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机制。
5 关键词:演艺市场
朱军: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演艺市场观众群体
通过对重庆演艺市场现状的调研,市政协委员、红岩联线文化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认为,目前重庆市剧场利用率不高,票价相对偏高。
朱军坦言,“十一五”以来,重庆投入130余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但与上世纪70到90年代、每个剧场都聚集着一个固定的观众群体相比,如今各场馆的利用率并不高。
票价相对偏高是主要原因。朱军认为,目前,重庆市主城区设施条件较好、交通相对便捷、比较适合大型剧(节)目演出的剧场主要有重庆大剧院、重庆人民大礼堂、重庆人民大厦剧场和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剧院,但这几个剧场租金昂贵。“以重庆大剧院中剧场为例,仅场租1项分摊到每个座位上的票价成本就高达140元。若市外团体来演出,还要支出交通、食宿、运输等费用,分摊到每个座位上的票价成本更高。”
在市场运营方面,朱军直言,从2010年到2012年,虽然重庆各院团(除歌舞团外)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总体趋势逐年上升,但市场自主运营能力还是相对滞后。“政府出钱买票、政府出钱拍戏、政府出钱养人”仍是普遍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演艺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大部分院团演出场次和收入都呈现下滑趋势。
如何培育和发展演艺市场?朱军认为,应转变几个观念。首先应把补贴作为再生产机制,用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脱离补贴,而不是坐等补贴来演出。第二可考虑将几个剧场相对集中或与具有旅游功能布局的剧场建在一起,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谋划剧场的布点。第三各演艺公司应抱团发展,以利于资源配置、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和培育观众。
同时应注重宣传营销,细分消费群体。在节目定位上,要清楚地知道该节目的有效观众群在哪里,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进行更有价值的宣传。在票价制订上,除了基于成本、座位区域、不同地区、时间外,还要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
此外,朱军还认为,重庆还应探索发展小剧场,培育演艺市场和消费群体。大力发展旅游演艺业,整合全市旅游和演艺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强化合作,构建演艺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新格局。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执法 行政 审批 政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