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创新是积累的延伸
我想指出的是,创新几乎都是过去的延伸,是积累的进步,是巨人的肩膀,是前行者的云梯。没有积累就没有创新。没有扎实的基础,所谓的创新就只是胡思乱想;没有锲而不舍的钻研,所谓神奇的创新“点子”,都是灰飞烟灭的浮云,都是不足挂齿的玩笑,都是连养分都缺乏的垃圾。虽说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他长期自学,博览群书。为了确定灯丝,爱迪生试用了六千多种材料,做了七千多次实验。这个小学生都知道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历史上失败的创新多如牛毛,真正留下的有意义的创新凤毛麟角。不懂得这一点而大谈创新如同痴人说梦。
陶瓷曾经是中国人赚钱的产品,欧洲人掌握陶瓷技术比中国人至少晚了1500年。中国的陶瓷技术为何能够长期领先世界?关键在于温度。最普通的陶器在摄氏800度以下就能完成,这在全世界都能见到。青铜技术的出现在于冶炼温度的提高,摄氏800度以上,不同的铜合金,也就是青铜可以融化,可以冶炼,而纯铜的熔点在摄氏1083度。青铜技术之后,人类的又一项主要技术突破就是钢铁。纯铁的熔点是摄氏1535度,但生铁的熔点最低只有摄氏1148度。也就是说,在成熟的青铜技术基础上,将熔炼温度再有效地提升一点,就能冶铁。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朝代,关键之一在于汉朝掌握了领先世界的铸铁冶炼技术。这项技术在今天看来很简单,即,将铁矿石融化为生铁,便于大规模地铸造铁器,使得军事和农业生产中铁器得以大量使用。而中国陶瓷的烧制温度在摄氏1200以上,有些达到摄氏1400度。由此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摄氏800,1000,1200度。所以,当西汉能够熔铁、铸铁后,温度进一步提高,到了东汉,成熟的瓷器便开始出现了。技术链条与时间链条完全吻合。
为什么历史上很长时间里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没有陶瓷呢?因为他们达不到这个温度。就欧洲而言,在汉朝能够熔化生铁之后的一千多年间,欧洲人一直没能做到这一点。欧洲当时的炼铁法叫做块炼铁,即,欧洲人只能在摄氏1000度左右冶铁,铁处于固体状态,而没有熔化成为液体,只能锻,不能铸。由于欧洲技术的落后,达不到熔化生铁的炉温,他们当然就无法想象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摄氏1200度以上的温度,所以,中国瓷器在很长时间里,对于欧洲人就是一个谜。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 积累 科技进步 技术创新 瓷器 西方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