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履行职能履行职能
关于人民政协经常性工作
五、 文史资料工作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指政协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周总理的倡导下开展起来的。1959年4月29日,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闭幕当天,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同志特地为年龄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举办茶话会,当时称“敬老会”。周总理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周总理说,这还是从已故的程砚秋同志那里得到的启示。程砚秋艺术修养很高。在旧社会,他是孤身奋斗出来的,养成了洁身自好的习气,不大收徒弟,因此他的唱腔也就流传不广。解放后,我曾劝他收徒弟,希望他热心传授自己的艺术成就,没想到第二年也就是1958年他就去世了。周总理从这件事联想到,凡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总是多给社会留下一些东西好。周总理说,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他还强调,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很值得收集。时间过得很快,开国至今已经十年了,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根据周总理的倡导,全国政协于1959年7月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编辑和出版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级政协组织先后征集了8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编辑出版了5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选辑和史料图书,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近现代史料库,也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功能,为统一战线和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协的文史资料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历史资料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本身所具有的“三亲”性、统战性和民主性。这“三性”可以说是政协文史资料的基本特征。政协文史资料的“三亲”性,是指政协文史资料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政协文史资料的统战性、民主性,是指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与统一战线具有天然的、内在的联系,是政协发扬民主的重要渠道和特殊形式。文史资料工作强调求同存异,允许多说并存,尊重历史见证人的不同表述,体现了学术问题充分讨论的民主精神。不同界别的人士通过文史资料的形式,相互沟通情况,平等交流切磋,有些看法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先留作史料,以待后人研究,或者把不同见解的史料同时刊登出来,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因此,文史资料既是记录历史、研讨学术的形式,也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渠道,有利于形成民主生动的政治局面。
当前,特别要把征集工作作为第一位任务,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征集建国以后的“三亲”史料上来。这项任务很紧迫,因为很多历史当事人也慢慢都不在了。在座的各位委员都是当代历史的亲历者,大家都要有记录历史、留住历史的责任感,都要有主动撰写、提供历史资料的自觉性,共同努力把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做得更好。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政协 工作 提案 学习 提出